《脱口秀大会》第2季第5期,以特别嘉宾出席的冯提莫在节目里讲,“起点我不能选择,我只能选择继续好好唱歌。”这句话,懂的人自然能懂。懂得这是在回应外界对于她的质疑,懂得她是婉转在表达自己的“小倔强”。
对于做歌手的“小倔强”。
其实自从“无界”个人专场演唱会之后,我对于她的这份执着就已无任何怀疑,那场奉献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持续两个多小时且没有任何嘉宾出席助唱的演出就是她作为专业歌手最有力的证明。她的起点几乎众所周知,但她的发展路径却极其容易被忽视。这似乎并没有对冯提莫造成困扰,她选择继续好好唱歌,用作品来充实歌手的形象。
此番发布的全新作品《小倔强》就是巩固专业的又一步。这作为其个人第二张专辑的首波单曲,第二张?是的,演唱会当天就她已经发布过了第一张同名实体专辑《冯提莫》。各位不了解也不意外,上面讲过了,她的发展路径极其容易被忽视。所幸,冯提莫的每一步都足够扎实,她的路也越走越宽阔。
《小倔强》需要一次正视,即跳脱刻板印象以及固化标签的解读,从而可以了解现阶段的冯提莫到底在做什么。
我的理解是,她在专注于专业化。专业的内核在于对市场以及对自我的准确认知。市场方面,或许你会被《小倔强》中的青春稚嫩气息所误导,但其实这是专业的表现。歌曲的风格定位属于Teen Pop,“青少年流行”,所以听觉体验层面的青春跟稚嫩都是必然。这种曲风属于世界范围内的刚需。在国内,Teen Pop同样需求可观,而现实是这方面的高质量歌曲并不多。冯提莫所做的就是,尝试在这个领域发挥专长,有所建树。自我方面,冯提莫跟Teen Pop风格的贴合度相当高,一则是精致甜美形象,二则是充沛的“甜音”音色,这些保证了她在演绎这类风格时具备足够说服力的代入感,年轻、纯粹、美好,此类元素在她的演绎里悉数突显。其实,大部分流行歌手的作品都可以归在Teen Pop目录下,不同则是通常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编曲层面以及演唱层面的花样翻新。而冯提莫此番所做的,不过是将Teen Pop的精髓发挥到最鲜明,几乎就是以最经典的手法来呈现这种风格的特质。
这类歌曲的特质包括:其一,精炼且高度入耳的旋律,非常适合哼唱以及合唱。《小倔强》即是如此,一遍入耳,两遍即可以Sing along。过于简单?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它确实在追求某种意义上的简单,尤其对于听感而言,它要保证最低限度的“门槛”。说不对是因为,这种简单不是简陋,而是有意识的创作理念,很明显,简单的终极目的是在保证歌曲的流通性。其二,青春主题,阐述跟青少年日常相关的小情绪、小故事。《小倔强》讲述“希望每个女孩儿都可以遇见那个可以包容她小脾气的人,手牵手,简简单单走下去”的甜美期许。这种近乎纯粹的憧憬,可以说是少女们都曾尝试过的对于浪漫的定义。它跟向往美好、内心充盈有关。
以上两方面特质的套叠最终作用于听众,促使歌曲跟听众建立足够紧密的关联。歌曲传达的内容年轻人们都有所领悟,其中的情绪男孩女孩们都能同频共振。 《小倔强》注定是触发共鸣的那个引子。
还是在《脱口秀大会》节目,冯提莫还讲到,“我知道他们对我有着更高的期待,就是希望有一天,不用在演唱会现场,不用到直播间,在大街小巷,也能听到我唱歌”。这是在借别人来表达出自己跨越到更大舞台以及适应更多场景的诉求。依我看,这个目标并不遥远,《小倔强》完全就有可能做到。
当然,诉求不止是更大受众,还有更强特色。《小倔强》就基于Teen Pop范式进行了个性化的塑造。通常来讲,Teen Pop基底之上的赋值或是加入Dance Music元素,增强舞动能量,或是采用Electronic Music元素,充裕时尚潮流感,又或是配搭Rap段落,来紧跟时代套路。但这些,在《小倔强》里都未出现。究其 原因,还是在于冯提莫清晰知道她的所长。
她的作品,不需要以上这些来进行扩容加码,需要的只是保持住其人声的绝对的主导。为此,《小倔强》是在Teen Pop的大框架内完成校园民谣式的塑造。编曲相对克制,在Intro部分充分营造出素雅、清新的氛围后,中心位置就完全交给了冯提莫的人声。也正是从人声进入的那一刻开始,《小倔强》就注定属于冯提莫。
全程通过自然声区内诉说式的演绎,将“哭着笑着也爱着的时光”温婉道出,甜跟苦、笑跟泪、过往跟未来,都在她的人声推进中完成闪现跟着重。这首歌曲已然不需要设置任何刻意的记忆点,虽然格式清晰,主歌副歌分配明显,但在冯提莫的演绎中,段落间达成润顺融汇,最终构建出一段完整自然的叙事。
《小倔强》里有女生的小心思,同时也有冯提莫的小思路:即便是在普遍化的Teen Pop里,她也要唱出不一样的味道。诚然,这首歌曲算不上顶尖,但它好就好在有不一样的气质,并且它完全跟冯提莫的个人气质契合。即便各位的音乐雷达平日不曾扫描过Teen Pop,我想《小倔强》出现也足够让各位停下来重新审视这类风格以及冯提莫这位歌手。
“谢谢你让我平凡的梦想/闪耀出了不平凡的光”,其实《小倔强》不仅是在唱青春爱情随想,还是在唱歌手远大梦想。其实,冯提莫的歌手梦想不需要质疑者的认同,因为她一直都在通过作品完成自我确认。(文/赵南坊)
对于做歌手的“小倔强”。
其实自从“无界”个人专场演唱会之后,我对于她的这份执着就已无任何怀疑,那场奉献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持续两个多小时且没有任何嘉宾出席助唱的演出就是她作为专业歌手最有力的证明。她的起点几乎众所周知,但她的发展路径却极其容易被忽视。这似乎并没有对冯提莫造成困扰,她选择继续好好唱歌,用作品来充实歌手的形象。
此番发布的全新作品《小倔强》就是巩固专业的又一步。这作为其个人第二张专辑的首波单曲,第二张?是的,演唱会当天就她已经发布过了第一张同名实体专辑《冯提莫》。各位不了解也不意外,上面讲过了,她的发展路径极其容易被忽视。所幸,冯提莫的每一步都足够扎实,她的路也越走越宽阔。
《小倔强》需要一次正视,即跳脱刻板印象以及固化标签的解读,从而可以了解现阶段的冯提莫到底在做什么。
我的理解是,她在专注于专业化。专业的内核在于对市场以及对自我的准确认知。市场方面,或许你会被《小倔强》中的青春稚嫩气息所误导,但其实这是专业的表现。歌曲的风格定位属于Teen Pop,“青少年流行”,所以听觉体验层面的青春跟稚嫩都是必然。这种曲风属于世界范围内的刚需。在国内,Teen Pop同样需求可观,而现实是这方面的高质量歌曲并不多。冯提莫所做的就是,尝试在这个领域发挥专长,有所建树。自我方面,冯提莫跟Teen Pop风格的贴合度相当高,一则是精致甜美形象,二则是充沛的“甜音”音色,这些保证了她在演绎这类风格时具备足够说服力的代入感,年轻、纯粹、美好,此类元素在她的演绎里悉数突显。其实,大部分流行歌手的作品都可以归在Teen Pop目录下,不同则是通常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编曲层面以及演唱层面的花样翻新。而冯提莫此番所做的,不过是将Teen Pop的精髓发挥到最鲜明,几乎就是以最经典的手法来呈现这种风格的特质。
这类歌曲的特质包括:其一,精炼且高度入耳的旋律,非常适合哼唱以及合唱。《小倔强》即是如此,一遍入耳,两遍即可以Sing along。过于简单?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它确实在追求某种意义上的简单,尤其对于听感而言,它要保证最低限度的“门槛”。说不对是因为,这种简单不是简陋,而是有意识的创作理念,很明显,简单的终极目的是在保证歌曲的流通性。其二,青春主题,阐述跟青少年日常相关的小情绪、小故事。《小倔强》讲述“希望每个女孩儿都可以遇见那个可以包容她小脾气的人,手牵手,简简单单走下去”的甜美期许。这种近乎纯粹的憧憬,可以说是少女们都曾尝试过的对于浪漫的定义。它跟向往美好、内心充盈有关。
以上两方面特质的套叠最终作用于听众,促使歌曲跟听众建立足够紧密的关联。歌曲传达的内容年轻人们都有所领悟,其中的情绪男孩女孩们都能同频共振。 《小倔强》注定是触发共鸣的那个引子。
还是在《脱口秀大会》节目,冯提莫还讲到,“我知道他们对我有着更高的期待,就是希望有一天,不用在演唱会现场,不用到直播间,在大街小巷,也能听到我唱歌”。这是在借别人来表达出自己跨越到更大舞台以及适应更多场景的诉求。依我看,这个目标并不遥远,《小倔强》完全就有可能做到。
当然,诉求不止是更大受众,还有更强特色。《小倔强》就基于Teen Pop范式进行了个性化的塑造。通常来讲,Teen Pop基底之上的赋值或是加入Dance Music元素,增强舞动能量,或是采用Electronic Music元素,充裕时尚潮流感,又或是配搭Rap段落,来紧跟时代套路。但这些,在《小倔强》里都未出现。究其 原因,还是在于冯提莫清晰知道她的所长。
她的作品,不需要以上这些来进行扩容加码,需要的只是保持住其人声的绝对的主导。为此,《小倔强》是在Teen Pop的大框架内完成校园民谣式的塑造。编曲相对克制,在Intro部分充分营造出素雅、清新的氛围后,中心位置就完全交给了冯提莫的人声。也正是从人声进入的那一刻开始,《小倔强》就注定属于冯提莫。
全程通过自然声区内诉说式的演绎,将“哭着笑着也爱着的时光”温婉道出,甜跟苦、笑跟泪、过往跟未来,都在她的人声推进中完成闪现跟着重。这首歌曲已然不需要设置任何刻意的记忆点,虽然格式清晰,主歌副歌分配明显,但在冯提莫的演绎中,段落间达成润顺融汇,最终构建出一段完整自然的叙事。
《小倔强》里有女生的小心思,同时也有冯提莫的小思路:即便是在普遍化的Teen Pop里,她也要唱出不一样的味道。诚然,这首歌曲算不上顶尖,但它好就好在有不一样的气质,并且它完全跟冯提莫的个人气质契合。即便各位的音乐雷达平日不曾扫描过Teen Pop,我想《小倔强》出现也足够让各位停下来重新审视这类风格以及冯提莫这位歌手。
“谢谢你让我平凡的梦想/闪耀出了不平凡的光”,其实《小倔强》不仅是在唱青春爱情随想,还是在唱歌手远大梦想。其实,冯提莫的歌手梦想不需要质疑者的认同,因为她一直都在通过作品完成自我确认。(文/赵南坊)